曾俊華自言童年「少少曳」 曾流連唐人街

政治

發布時間: 2016/07/26 20:51

最後更新: 2016/07/26 21:05

分享:

分享:

財政司司長曾俊華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如今貴為高官,形象溫文幽默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,原來小時候讀書成績並不出色,移民美國後更一度流連唐人街、四處遊蕩。曾俊華昨日接受商台節目訪問時,就大談自己的成長經歷,直言感恩有今日的生活。

曾俊華穿上劍擊教練服(圖片來源:曾俊華網誌)

Q:節目主持

A:曾俊華

Q:你的家可說是「移民世家」,是由你曾祖父一代已移民美國?
A:我曾祖父在很小的時候已移民美國,我們是台山人,當時台山很多人都離開了,因為不能糊口。我曾祖父很小時已去美國做工,勞工、鐵路、餐館、洗衣等等,到晚年就回到紐約開設餐館。正因他有外匯金錢回來,所以我的祖父沒有離開過中國,一直讀書,成為了頗著名的中醫。他的子女,除了我爸爸,全都成了醫生,也去了紐約居住。我每次到紐約探望他們,也會有「五六圍」親戚出現。

我爸爸在內地成長,但1949年就來了香港,當時申請去美國的手續繁複,他以為可以很快完成,但還是在香港逗留了一段時間,我就變了一個「偶然的香港人」,在香港出世,我的兄弟姊妹也全在香港出世。在我13、14歲時,全家人一起移到美國。

Q:如果你爸爸直接由內地去美國,你就失去了這與香港的聯繫。
A:是的,我就不會「在香港製造」,變了100%「竹升」了。

Q:你13、14歲才去美國,這段成長經歷令你對香港有什麼回憶?
A:很開心的,那時我在西洋菜街住,剛好在警察球場對面;一個印象很深的事情是,有很多難民,或者是當時火災,有人沒有地方住,在街上搭建了很多鐵皮屋。我從家中望過去對面就是警察球場,球場的邊緣就有很多鐵皮屋。我每日都從家走路上學,對小孩是一段頗長的路,這個印象對我來說是深。

Q:你的家庭環境如何?
A:我爸爸在香港教書,我媽媽是家庭主婦,家境不是特別好,只是僅僅夠過活,但相比鐵皮屋已很好,至少我有屋住。

Q:你是在喇沙讀書?
A:喇沙小學及中學,但我中二就離開了。(時間不長,為何你與這間母校可以連繫這麼深?)喇沙是一間有趣的學校,學生對喇沙精神的感情很深,全世界都有喇沙舊生會,待我在82年回港之後,我都有回到學校教劍,眨眼已過了30幾年。

曾俊華與喇沙劍擊隊合照,當中有其在82年教導的學生(圖片來源:曾俊華網誌)

Q:你是否一個壞學生?
A:也不是很壞,有「少少曳」,不是很願意聽話,(反叛?)也說不上反叛,有些事有自己的主意。(例如有什麼「主意」是跟喇沙或家裡不同?)也不少,好像是「準時回家」,「回家做家課」,因為如果下午不做家課,可以晚點才睡;又或者是「做功課時不准聽收音機」,但我就偏要開收音機。

Q:但你成績算好?
A:成績算過得去,不可以說好,我未試過考第一。(那你與林鄭就倒轉了,她考第四就會哭)我考第四會很開心,因為我未試過考第四。不可以說好好成績,我在紐約中學讀書時,一班有700多人,畢業時我考第90,TOP 10%也做不到,但我也可以考入麻省理工,還有獎學金。

曾俊華的高中畢業照(圖片來源:曾俊華官方Facebook專頁)

Q:你在香港都算有一個快樂童年﹖
A:快樂,(當你在快樂成長時,家人突然要說離開香港,你的感受是什麼﹖欣慰﹖快樂﹖不捨?)不是開心的,爸爸當時的考慮是,我們在香港讀書、就業,沒有好的機會,希望可以去美國,給我們新的機會。我們一家有四仔女,我有兩個弟弟,一個妹妹,如果我繼續在香港,我就會好像你一樣,不能入港大。我在喇沙的成績真的不是很好,「愈讀愈低班」,到了美國反而有更多機會讀好學校。但都不是特別開心,因我的朋友全在香港,而雖然我在喇沙用英文上課,但英文程度亦有限,來到陌生環境,不知會遇上什麼,但亦有點興奮,因可以接觸新的事物。

還有,到了紐約後,環境根本不是你能意料到的,一般移民住的屋不是「在樹蔭下的大屋,前面有大草地」,我們在紐約沒有這些東西。我們住在Lower East Side(下東區),我的朋友全講西班牙文,因來自波多黎各、南美洲,新來的移民住不到公屋的,住公屋的都是黑人、比較窮的美國市民。移民就是住在「私樓」、slums。

Q:你在香港的居住環境比在美國好?
A:可以這樣說,起初不習慣,但後來因要生活、要讀書,慢慢就適應了。

Q:你讀書時的經歷?
A:學校有很多好玩的東西,下東區很接近唐人街,我常趁放學就先溜到唐人街,「周街行、周街玩」,那裡有很多移民,很多「同黨」,我們會一起「胡混」。例如有人在球場打球,我們也可以去「搗亂」,其實是四處遊蕩、無所事事,但聚在一起就已很開心。

Q:這樣會很容易學壞?
A:我很幸運,跟我一起長大的朋友,有些已去世,有些入了當時新的青年幫派,有些曾坐過牢,亦有些很成功。自己也感恩可以有今日,(什麼令你不走入歧途?)幸運是一大元素,當時亦目睹很多不幸例子,我有一個好朋友,與人結黨,他的朋友有一次掏搶,不小心就射到了他的腰,令他癱瘓,要坐輪椅,一段時期後就自殺了。自己有感受,亦有覺醒,希望透過學業能改變經濟環境。

初中後,我考入一間特別的高中,一班有700多人,當時在60年代很有趣,85%是猶太人,10多個百分比人是亞洲人。當中有一個同學叫Eric Holder,先前被任命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司法部長,大家相聚時也有談及舊事,十分開心,他是全校兩三個黑人之一。我的高中頗成功,每年幾乎全部學生都能考入著名大學。

曾俊華與舊同學、前美國司法部長Eric Holder會面(圖片來源:曾俊華官方Facebook專頁)

Q:你在唐人街認識甄子丹,當時如何結緣?
A:我在香港已有跟師父學習,因覺得學功夫很有趣,我從小已有這個興趣,(除了劍擊,也有學中國功夫?)我學功夫比學劍擊早,小時候在港跟叔父學白眉派功夫,學了一段時期,到了美國才再繼續。甄子丹的媽媽教太極,在唐人街附近的大同村,開設武館教功夫。我當時幫我的師父處理美東武術總會的事,就認識了他的媽媽,當時年紀尚小,會與甄一起出去表演、籌款。我們常常一起出外表演功夫、兵器、搏擊。

曾俊華與甄子丹合照(圖片來源:曾俊華網誌)

Q:你是否藉唐人街,來維持與香港流行文化的接觸?
A:有趣的是,移民社會如美國紐約,那裡的移民,一旦離開家鄉,到了外地,他對於家鄉的回憶就「frozen」了,現在去唐人街仍可以吃到舊式糕餅。加上移民備受歧視,更會感覺自己身為中國人是不能改變的,會為自己感到驕傲,對國家感到自豪。

財政司司長曾俊華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